今年6月是第22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为进一步营造安全生产宣传的浓厚氛围,讲好安全生产故事,展示交通运输行业形象,推进社会共治,今日起,本报开设“人人讲安全”专栏,邀请各省(区、市)交通运输部门、中央企业、重点工程项目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以署名文章、综述文章、专家评论文章等形式,就安全生产形势与要求、安全生产实施举措、安全生产典型案例展开论述,介绍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的经验做法和思考,敬请关注。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内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面临的安全问题和挑战明显增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并设以专章提出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要求,对新时代安全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应放在国家安全体系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建设中思考,统筹谋划、系统布局、整体推进。
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深刻论述安全生产责任制、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安全治理能力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安全生产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系统阐明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遵循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一是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观念,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保障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把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作为行业发展的第一位工作,提前谋划、优先考虑、周密部署,切实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最重要的使命和职责。
二是遵循“三管三必须”的基本原则。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强党对安全生产的领导,有利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统筹各方面力量抓好安全生产,是我们党的领导优势在安全生产领域的集中体现。通过法规、政策、监管、执法和文化建设等手段,全力引导行业形成“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是遵循双重防控的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加快完善各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及风险管理的法规、标准和规范,实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有效防控重大风险,精准消除重大隐患,不断推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关口前移。
二、深入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和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公共安全体系可以用一个三角形来表征,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边分别代表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和安全应急管理,联接这三条边的是灾害要素,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当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交通运输安全稳定的局面还很脆弱,安全生产工作仍处于爬坡过坎、着力突破瓶颈制约的重要时期,重大风险隐患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和消除。为了应对交通运输复杂的风险隐患和多样的突发事件,就要对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和安全应急管理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进而提升交通运输承载载体的抗灾能力、安全治理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以实现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保障能力的提高。
(一)着力提升交通运输承灾载体的抗灾能力。
交通运输网络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在面临不确定性冲击时,交通运输网络韧性、交通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直接关系到社会全系统的安全与稳定。“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行业深入推进安全生命防护、危旧桥梁改造、隧道整治、渡改桥等工程,累计实施了安全生命防护工程93万公里,改造危旧桥梁3.4万座,较大程度提升了基础设施的安全耐久水平。但是,交通基础设施防护能力不足、安全保障不充分的问题正在逐步显现,使用年限超过30年的在役桥梁占三成,危桥病隧治理任务仍然繁重,部分农村公路穿越集镇、临水临崖、安全防护设施不足,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韧性依然薄弱。
新形势下,提升交通运输承灾载体抗风险能力,要从增强交通运输网络抗风险能力和维护设施设备本质安全两方面开展,对交通基础设施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将安全理念落实到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各环节。具体而言,要增强交通运输网络韧性、保障主要通道运输安全、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加强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加强对基础设施的风险分级管控和监测预警等,把风险和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以创新驱动安全治理能力建设。
安全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部积极推进交通运输重大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全力推进部颁规章出台,出台了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系列举措,全面系统分析行业面临的重大风险;大力实施科技兴安,加强安全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和应用,依靠技术创新、科技赋能,提升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但是,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机制不健全、综合治理能力不足,中小微企业占比高、多小散弱,部分地区双重预防体系不健全,对发现的风险和隐患没有跟踪督办、闭环管理,部分关键岗位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仍然突出存在。
新时期做好交通运输安全工作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切实把我国的制度优势、体制优势转化为安全治理效能,以创新驱动安全治理能力建设。要通过管理上的创新、制度上的创新,进一步优化行业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管机制,增强安全治理效能。要深入开展风险动态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事故和重大险情调查、监督执法等工作机制上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全面落实“三管三必须”总要求,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责任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兴安,充分运用科技装备、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应用等现代化手段,提升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智能化水平。深入贯彻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安全知识培训教育,加大力度培育安全文化,提高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和交通运输参与者的安全意识,通过长期的积累和浸润形成全社会“生命高于一切”的道德价值观。
(三)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
当前,交通运输突发事件的关联性、非常规性不断增强,跨区域和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在交通运输速度不断提升、船舶大型化、交通自动化等趋势下,交通运输突发事件的风险水平和破坏性在逐渐提高;在综合交通高速发展和深度融合过程中,交通运输突发事件的复合性、衍生性不断凸显;在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带来的自然灾害频率不断增加,交通应急、保通保畅等任务更加艰巨。
“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行业应急管理工作稳步推进,交通应急管理水平与应急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交通运输应急预案体系趋于完善,交通运输应急体制机制逐步健全,交通运输行业在人命、环境和财产救助,在防范自然灾害、重大灾害抢通保通、疫情防控和重大社会活动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交通运输跨部门和跨区域应急联动机制仍待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防与救的责任链条没有完全建立,应对巨灾的风险防范能力有待提升。
在新的历史起点,要从普遍安全的角度系统谋划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建立起从事前到事发、事中及事后的全过程应急管理,提高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的风险评估与预防、监测预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能力。具体而言,要从体制机制、物资储备、专业队伍以及水上、城市交通和轨道交通、航空物流等方面全面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强化交通运输救援基地、救援装备和指挥调度平台建设,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
交通运输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保障和重要组成,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和战略通道的畅通、安全、可靠,对军事斗争、应急救援、疫情防控等紧急情况下人员调配、各类重要物资运输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关键因素。因此,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从规划、设计、建设、保障、安全、应急等各环节、要素着手,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网络的安全韧性、安全管理能力和应急救援恢复能力,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范维澄